中國中部所產水稻甲基汞含量正在上升,東北大米成了最優的選擇
近日發布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上的一篇論文表示,中國中部地區所種植的水稻中的甲基汞含量正在上升。
甲基汞(CH3Hg)是汞的甲基化產物,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環境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無論是在厭氧還是需氧的條件下,含汞的化合物都能被微生物轉化成甲基汞或二甲基汞。
甲基汞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嚴重造成語言和記憶能力障礙等,劇毒;其損害的主要部位是大腦的枕葉和小腦,其神經毒性可能與擾亂谷氨酸的重攝取和致使神經細胞基因表達異常。
除了汞含量超標,大米中的鎘含量也嚴重超標。2013年,廣東對學校食堂和餐館進行抽檢時發現,44%的大米鎘超標,也就是說,在廣東餐館吃飯時,有近一半的概率吃到鎘超標的米飯
那么,形成大米中重金屬嚴重超標的原因是什么呢?
經過科研調查,水稻汞含量較高的地區有河南、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和湖北,這七個省份也是全國稻米產量較高的地區,共占去了全國大米總產量的 48%。
這些地區的汞污染主要來自空氣沉積,來源主要是燃煤電廠等能源產生的大氣汞排放,這些地區大氣汞沉積是其它地區的兩倍,其中部分地區稻米中的汞含量超過了國家20 ng/g 的食品標準。
同時,耕地資源匱乏,土壤受污染嚴重,這也給治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積極治理,但仍然進度緩慢。
有網友看到AGU上的這篇論文,評論說還是先盡量吃東北大米吧。東北大米,好吃,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年一季的大米,經過長時間的孕養,顆粒飽滿。在健康上,東北大米,也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可。
東北大米,因為其獨特的土壤,和氣候環境,在每年的三月份開始。
過完年,農戶們便忙著給秧苗們準備秧田。經過一個冬天,積雪消滅蟲害的同時,也讓田里的土結塊變硬,農戶們需要花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把土塊耙碎、撫平。 做好濕潤、平坦的秧田,才能讓秧苗好好扎根。稻種被撒到秧田后二十天左右就會長出三片葉子。這個時期的秧苗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農戶們隔三差五就得跑到秧田,疏導積水。
等到了四月份,秧苗長到四到五片葉子,秧田變得密集擁擠起來,為了讓秧苗更好地生長,要將它們從秧田中拔出來,移植到稻田中。移栽的水稻在新的環境重新扎根后,帶著希望的寄托,不斷長出新株,莖稈也一節一節地向上伸長。
六月份,莖稈的頂部里面開始孕育稻穗。在這期間,農戶們每天都得跑去田中,徒手將雜草一顆顆拔除。 水稻莖稈里的幼穗充分生長了就會開花。大約一個星期,同一稻穗上所有的花都會開完。
八月份,完熟的種子逐漸長成。這時的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田坤道人純天然的泉水進行灌溉,保持水稻水量充足。
等水稻吸收了將近3000個小時的充分日照后,米粒已經成熟。因為水質,土壤,日照等給與水稻充分的養料,種植出來的大家口感香軟,營養健康。
田坤道有機大米,正宗東北生產的大米,在健康的基礎上,講求生態,有機。田坤道期待未來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吃上健康的大米!